“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首唐诗,陈晚荣是耳熟能详,对哥舒翰这位威震边陲的名将很是佩服。哥舒翰虽然在安史之乱中兵败后投降了安禄山,最终被杀,他毕竟是一位以边功起家的名将,攻打石堡城,扬威西北,为后人赞颂。
哥舒翰本是西突厥哥舒部落,公元657年,唐军在苏定方的统率下一举灭了西突厥,从此东西两突厥全部灭亡。哥舒部落也归顺唐朝,而哥舒翰就出生在安西。
“大器晚成”是哥舒翰的特色,成年以后长住长安,仗义疏财,任侠弄气,结交游侠之士。重然诺,为人排忧解难,凡他应承之事,一定要做到。直到四十岁时,他的父亲病逝,朝廷要他做长安尉,他嫌官太小,施展不开,仗剑西北,从军陇西。
不久,为王忠嗣发现,王忠嗣对他的才干很是欣赏,很是看重他,不时提拔。当然,王忠嗣年纪虽然比他小,可是王忠嗣是当时最出色的将领之一,不仅打仗得心应手,还在于他是优秀的战略家,对大局的把握非常出色。更在于,他和唐玄宗的关系非同一般,是“养子养父”的关系,深得唐玄宗的信任。
哥舒翰对王忠嗣也是钦佩,两人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相交莫逆的密友。王忠嗣获罪下狱后,正是哥舒翰犯颜直谏,弄得唐玄宗没办法,只得饶了王忠嗣一次,传为佳话。
陈晚荣只知道哥舒翰的名气、军功,对他的为人不太了解,不知道现在的哥舒翰着迷于任侠弄气,很是惊异,愣了好一阵,这才道:“陈晚荣这里有礼了。”
哥舒翰非常高兴,爽朗一笑:“久闻陈大人之名,没想到今日方才得见,快慰生平!哥舒翰见过杨大人。”
杨思勖对哥舒翰也有几分喜悦,笑道:“哥舒义士仗义疏财,为人排忧解难,杨思勖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是不假。”
言来颇多夸赞之词,陈晚荣和杨思勖相识以来,头一回见他如此夸人。如此赞誉,必然是对哥舒翰很是赏识了。
陈再荣对哥舒翰大有好感,上前见礼:“陈再荣见过哥舒大哥。”
哥舒翰哈哈一笑,拉住陈再荣的手,不住在陈再荣手背上轻拍:“陈兄弟,你那是什么武功?威力好大!只一下,就把姓韩的肩膀给打塌了。打得好!打得好!”
陈再荣笑道:“一点微末之技,恐不入哥舒大哥法眼!”
“兄弟,你可真谦逊,那是绝技!我哥舒翰自认武艺不凡,也没有这手本事呢!”哥舒翰不乏英雄本色,直言不如。
顿了顿,扭头对陈晚荣道:“陈大人,今日相遇,哥舒翰很高兴,要不,我们找个地方,好好喝上一通。能与你们结识,是我莫大的荣幸。”
他豪爽过人,直性子,很对陈晚荣的胃口,陈晚荣欣然道:“好啊!不过,就到我家里去,今晚上,我们不醉不休!”
哥舒翰摇头道:“去望江楼,那里的酒好,菜好,正是畅叙的好地方。”
陈晚荣笑道:“望江楼虽然不错,不过,毕竟人太多了,我们大声说话,不怕打扰人么?还是我家里好。再说了,皇上派了一个御厨在我家,你还愁没好菜?”
“御厨?”哥舒翰一愣,欣然点头道:“好!那就叨扰了。”
“走喽!”陈晚荣心情好,扯起嗓子吼一声,龙武军围住众人,直向家里行去。
哥舒翰骑马,与陈晚荣并肩而行,问道:“陈大人,你如此明目张胆的告诉崔正元姓名,不怕崔湜报复你?”
陈晚荣不答所问,反问一句:“难倒你不怕?”
哥舒翰大笑道:“怕他何来?”
陈晚荣笑道:“是呀!何必怕他。宰相的权势是大,不过,那也得讲王法。他儿子如此胡作非为,难道他不怕败坏他的名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