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
昔西伯拘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按照《史记》记载,文王拘于里而演周易乃是一件十分苦闷的事。
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
为了抒发愤懑,打发无聊,这才有了《周易》面世。
而陆离在这呆了足足两年时间,发现压根就不是这么一个事儿。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可能是这个世界有仙神?
所以会与《史记》上是记载有所不同。
反正陆离发现,姬昌在里这两年的生活还算是不错的,尤其是有陆离的到来后。
文王每日与陆离谈经论道,指点陆离对道的理解,帮助陆离增加底蕴。
陆离则是拿着后世中的一些圣贤之书求教文王,一如《道德经》。
要知道此时老子的无为思想刚刚成型,尚未巩固,不然也不会有老子相帮元始天尊压制通天教主的事情发生。
所以老子思想集大成之书《道德经》尚未出世,陆离完全能够将《道德经》拿出来据为己有。
顺便增加一下在老子眼中的印象分。
陆离就不信,身为人教之主的老子,会不对人族有所关注。
其中还蕴含着陆离的一点小心思,这里就不细表了。
至于《道德经》不是陆离能够写的出来的?
顿悟懂不懂,陆离坦言自己是偶然入道,然后得此书,实际对此书了解不详,请教姬昌。
这也正好解释了陆离为何要向姬昌询问内中句读。
因此,姬昌对陆离更加看重,《周易》愈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