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王决定重返朝堂时,皇帝还在避暑山庄。
起先有许多人都不怎么看好轩王的回归,毕竟轩王整整三年不曾干涉过朝政,昔日人脉用不用得上另说,他本人的政治嗅觉是否还如曾经那般敏锐,手腕是否还如昔日那样出彩,都还是未知数。
因此许多老狐狸明面上恭喜皇帝得一助力,恭喜轩王终于走出阴霾重整旗鼓,又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还说什么有帮得上忙的地方只管开口,实际上都做好了准备,等着婉拒轩王可能提出的愚蠢建议或者要求。
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轩王从头到尾都没有对他们寻求过任何帮助。
这并不是说轩王要做独行侠,而是每当有需要同僚帮忙的地方,他总是能精准定位出确实愿意出手帮他的人,而对那些不看好他的人,他也不会选择放弃,而是在提都不提的情况下,直接设坑给他们跳。
回想轩王以往也不是这种行事风格,那些不看好轩王的老狐狸们琢磨了一番,觉得要么是轩王改换了作风,要么就是在和他们打招呼,给他们下马威。
很快,被坑怕的大臣们就只能放下心里那点小算盘,正视轩王的实力和手段,而不是高高挂起看热闹,因为左右都是要被拉下水的,与其被人一脚踹下去,呛得肚子里都是水,还不如自己捏着鼻子跳。
而且轩王也不是个不识好歹的,看你跳得漂亮了,还会给你递根杆子,只是这杆子会不会突然把你拉上他那艘贼船,不好说,真的不好说。
反正等到了皇帝回京,轩王已经在朝廷上凝聚起了一股不算小的势力。
最要命的是他还不用怕皇帝忌惮,因为他已经残了,根本就没有下场争夺皇位的可能,因此向轩王投出橄榄枝的皇子也是越来越多,一时间炙手可热。
但轩王没有忘记自己是为什么而走出自闭,走出轩王府的——他想要保下姐姐尚鸣,不让她被送去和亲。
轩王决定重返朝堂时,皇帝还在避暑山庄。
起先有许多人都不怎么看好轩王的回归,毕竟轩王整整三年不曾干涉过朝政,昔日人脉用不用得上另说,他本人的政治嗅觉是否还如曾经那般敏锐,手腕是否还如昔日那样出彩,都还是未知数。
因此许多老狐狸明面上恭喜皇帝得一助力,恭喜轩王终于走出阴霾重整旗鼓,又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还说什么有帮得上忙的地方只管开口,实际上都做好了准备,等着婉拒轩王可能提出的愚蠢建议或者要求。
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轩王从头到尾都没有对他们寻求过任何帮助。
这并不是说轩王要做独行侠,而是每当有需要同僚帮忙的地方,他总是能精准定位出确实愿意出手帮他的人,而对那些不看好他的人,他也不会选择放弃,而是在提都不提的情况下,直接设坑给他们跳。
回想轩王以往也不是这种行事风格,那些不看好轩王的老狐狸们琢磨了一番,觉得要么是轩王改换了作风,要么就是在和他们打招呼,给他们下马威。
很快,被坑怕的大臣们就只能放下心里那点小算盘,正视轩王的实力和手段,而不是高高挂起看热闹,因为左右都是要被拉下水的,与其被人一脚踹下去,呛得肚子里都是水,还不如自己捏着鼻子跳。
而且轩王也不是个不识好歹的,看你跳得漂亮了,还会给你递根杆子,只是这杆子会不会突然把你拉上他那艘贼船,不好说,真的不好说。
反正等到了皇帝回京,轩王已经在朝廷上凝聚起了一股不算小的势力。
最要命的是他还不用怕皇帝忌惮,因为他已经残了,根本就没有下场争夺皇位的可能,因此向轩王投出橄榄枝的皇子也是越来越多,一时间炙手可热。
但轩王没有忘记自己是为什么而走出自闭,走出轩王府的——他想要保下姐姐尚鸣,不让她被送去和亲。
轩王从朝堂和市井舆论下手,一点点为主战派争取有利条件,可他也清楚,他再努力也需要皇帝松口,但不知道为何,皇帝这次竟是铁了心要促成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