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近千次的环绕,除了无法达到的两极和探测不到的金色风暴漩涡,黄昏之影已经对金星表面进行了全面的拍摄,不仅包括可见光,还有其他用于物质探测和分辨的微波,长波和魔法波等。
这本来不是它的工作,因为黄昏之影的舰载计算机存储空间有限,并不足以保存大量的数据,如果旧的数据不尽快上传回太空站,就只能停止采集。
虽然覆盖旧数据也是个方法,但显然他们舍不得。
数量巨大形似瓦片的图片被逐一传回太空站,而太空站作为一个中转站,将数据压缩处理后通过中继星到达地球,并通过庞大的计算阵列进行处理计算。
最终,一个以金星为蓝本的三维模型被建立起来,虽说是三维模型,但却极其粗糙,在卫星地理自动算法还没创造出来的时候,也只能给三维模型贴上一个平面贴图,却无法模拟等高线地形和建筑。
但数据都在,这是迟早的事。
在回收黄昏之影号的工作搁置的今天,金星太空站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变成了两个,一个是建造能够代替黄昏之影号的小型探测卫星,另一个则是建造金星登陆器。
远洋计划开始的时候,没有人想得到能够通过远程传输设计图纸的方式在太空站制造完整的小型探测卫星和登录器,全工打印系统实现了这一想法,将任何复杂的模块组件化,通过打印系统打印出来以后,只需要一个工程人员就可以拼装完毕,然后投入使用。
只是这样的话会对地面的设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模块化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模块接口通用、增加冗余部分、顺序设计模块内部零件打印顺序等等,这样的话几乎每一个安装在探测卫星和登录器上的模块都需要单独设计。
换句话讲,全工打印大幅度降低了制造实现的难度,而这些难度全都转移到了设计上。
此时此刻,在太空站制造仓的打印舱段,江源和理查德穿着厚厚的太空服正在工作,笨重厚质的太空服让他们的动作变得笨重无比,但好在现在不需要什么精细的操作。
为了保证无尘无菌,打印舱段已经被抽成了真空,这也是他们身穿太空服的原因,打印舱段的墙壁上固定放置了六个形状各异的模块,有方圆十米的平台,也有长条形的罐子,而在他们的面前,全工打印系统正在打印最后一个模块。
最后一个模块也是最复杂的一个模块,打印时长超过了三天,现在是收尾的时候了。
单人金星登陆器,被设计人员称为“狡鱼号”,与地球上的一种名为狡鱼的生物相似,整体由七个模块组成。狡鱼号的上面是人员座舱和指令复合舱,底部有返回式发动机,下面是下降平台,托举着复合舱。
在登陆金星的时候,下降平台托举着人员座舱以自由落体的方式接近金星,并在即将到达金星的时候开启反重力法阵减速。
完成任务之后下降平台将会成为临时的发射平台,上面的一次性激活装置用于启动复合舱的返回式发动机,紧接着复合舱点火,回程,
与环绕进行的金星太空站汇合。
但毕竟是毫无经验可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尝试登陆地球以外的行星,所以第一艘狡鱼号不会搭载成员,而是搭载一个假人,在自动程序的控制下进行登陆和返回,任务总时长一个时辰。
除了简单收集一下环境数据,甚至连向外探测都不做。
地球会根据这次先遣登陆收集到的数据修改狡鱼号的模型设计,使之更加适合任务,而下一次登陆就会有两名队员下去。
随着打印进度逐渐填满,最后一个组件也打印完成,剩下的就是在舱外进行组装了。
因为单个模块虽然都能够收进太空站的制造仓,但是拼起来以后横竖都无法囫囵个放进来,拼装的任务只能在外部完成。
“感觉跟我家乡的造船厂一个样”,理查德一边给自己绑安全绳,一边在公共频道里说道,“先在车间造出船的零件,然后去外面组装,装完直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