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天的安顿整肃,南京城已经完全稳定,新军大部在南京城外扎营,城内守军之留两千人,每城五百人。
另外李星洲遵守约定,只是挑出辽军战俘中的百余军官,以及主帅耶律大石羁押,其余几千人人统统陆续放走,没有在收押。
这种宽容的政策不只赢的百姓好感,还有众多战俘的感恩戴德,离开前对着中军大帐的位置跪谢叩首,还有人想加入新军,不过被拒绝了。
场面煞是感人,一片和睦,完全不像之前生死厮杀的人。当然,这些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把他们打怕了,打服了。
至于耶律大石的提议,思索再三,李星洲准备试试,反正大家关系都不好,他也没想过和金国搞好关系。
南京城西面的居庸关,北面的山海关都还驻扎着金军,而且听耶律大石提供的消息,金国太子耶律离就驻扎在居庸关,而且带的人不多。
他还给李星洲提议,耶律离带的人不多,还骄傲自大,之前为与景国交战,没有官他,以新军实力,完全可以突袭居庸关,抓住金国太子来交换耶律雅里。
李星洲心里好笑,这老小子给的计划确实完美,抓着金国太子,那交换耶律雅里肯定是稳了,只是这是个完全对他有利的计划。
这样一来耶律雅里九成把握有救,但景国也把金国得罪死了,这些他就不考虑了。
他可不是傻子,不过由此可以看出这个耶律雅里在耶律大石心中分量确实很重。
李星洲最终决定先交涉,因为他不是耶律大石,并不是一定要救出耶律雅里,这只是一次尝试,如果情况恶化,要在彻底得罪金国和耶律雅里之间选择,那不救就是了。
他虽然打了大胜仗,但还没自大到用自己一万多人去碰女真全国的地步。女真人对辽国的战争摧枯拉朽,对蒙古的战争前期也是连战连胜,直到后来因为一波自大被反杀。这群从东北苦寒之地杀过来的大汉可不能小看。
最终,李星洲决定再次派出萧鸿祁,由两百多黑衫骑兵保护,西进居庸关,与金人谈判。
夏末秋初,正是大好时节,天高气爽,开元城内,依旧繁华喧嚣,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关于北方的战事,只要没见到血,并没有多少人太过在乎。
离北方的铁血最近的一次,就是杨洪昭等人回京,武烈、神武大军没有进城,直接回城外大营,败兵没有受到欢迎礼遇的资格。
而杨洪昭的人入京面圣的一天,反而成了整个京城最为热闹的,百姓夹道,众多书生文士云集街巷,还传出“旦日诗赋三千首,愿为天子诛逆臣”的佳话。
之后也慢慢带起一片热潮,写诗写词批判杨洪昭等人,反而成了一时时尚,慢慢的又把北面的平南王也带进去了,毕竟也是必败之军,干脆一同批判一番也算多增乐趣吧。
开元繁华依旧,悲戚反而被淹没在角落里,这么多人北上,死伤逃亡,数不胜数,很多人家等了好几个月,却没等来家中丈夫,儿子或是兄弟半点消息。
大军回来之后四处打听,也生死不知,下落不明。
这个年代想打听清楚并不容易,军中统计清点不明,加之户籍管理制度诸多缺漏,平常人家基本不识字,起名随意,十万大军,有一百个张三也是常有之事。
所以家中男人下落,只能寄托在有幸回来的同乡身上,若问不出一二,那就是生死未卜,下落不明。
这些日子来,很多百姓聚集城外禁军大营,打听家人下落,禁军中官员忙得焦头烂额,百姓激愤,但也没办法,他们确实统计不过来,战场上死得人太多,再者记录不明,重名严重,生死关头能或者逃命就不错,谁在乎死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