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和环球开战的缘故,原本进度就不怎么快的《血腥统治》,录制进度再一次减缓了下来。
如果将写(chao)歌和编曲的时间也计算在内,严格算起来,这张专辑从筹备至今,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
而以目前的进度来看,直到专辑录制完成,至少也还需要半年。
前后相加,就是一年多的时间过去。
事实上,这才是绝大多数歌手和乐队推出新专辑的“正常速度”。
一张十几首歌,长度在三四十分钟的录音室专辑,单单只是筹备到发行制作,就需要长达一年以上的时间。
如果是比较受重视的专辑,例如泰勒-斯威夫特的《1989》,例如绿日乐队的《美国白痴》,则往往在专辑发行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还要举办一场规模浩大,时间跨度至少在半年到一年之间的全球巡回演唱会。
而罗杰几人过去所采用的模式,无论是在任何一个音乐领域当中,都属于比较少见的“快枪手”模式,迅速推出一张张专辑、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规模不,但场次偏少的地区性巡回演出。
不追求每一张专辑的利益最大化,反而对“效率”的要求更高。
事实上,两种做法不上哪一个更好,只有是否合适。
前者被普遍采用,是因为它可以最大化的开发出一张专辑,乃至于明星本身的商业价值。
比如,一张专辑的市场潜力是100,那么采用这种缓慢但稳健的方式,大多数情况下,这100的潜力,至少也会有90左右被转化为真正的收入和利润。
而若是采取第二种方式,能有70到80之间的转化率,就已经算是在宣发方面做得极为出色了。
不过和前者相比,后者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省下大量的时间。
哪怕收益率低一点,但若是从时间跨度的角度来计算收益,反而要更加的划算。
之所以这个方式在流行乐坛很少被普遍采用,还是因为高质量作品的稀缺。
而罗杰几人从来不会因为作品而发愁,自然而然地,首先考虑的就是时间成本。
节省下来的时间,就算不去筹备新的专辑和巡演,用在其它地方也是好的。
哪怕什么都不做,
仅仅只是度假,至少也不会亏本。
——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可以永远保持旺盛斗志的工作狂,从来不需要休息,但罗杰几人都不是这样的人。
每隔一段时间,必须要享受一次充分的假期,才能让罗杰几人对接下来的工作更加充满动力和热情,从而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