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何进听从了袁绍的建议,欲引边军入洛,实施兵谏,更是加剧了局势的恶化。
周泰等人在梁铮身边听用,自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全员枕戈待旦,已然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梁铮摇头:“她不肯对十常侍动手,冲突怕是难以避免了。”
闻言周泰也是神色凛然,但目光依旧坚定地看向梁铮:“主上可有决断?”
“放心吧,一切仍在我掌握之中,凭虎贲军的战力,你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梁铮叫人取来弓箭,登上谯楼,屏气凝神的开始等待时机。
而与此同时,王允也在私底下跑到杨彪府上,与他密议。
此时的杨彪,官居太中大夫,秩比千石,为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属官,掌议论,属于没什么实权,但是比较清贵的职衔。
别看杨彪此时官职不高不低的,实际上弘农杨氏,可是能与汝南袁氏并列的顶级豪门,同样是“四世三公”。
只不过比起袁家的野心,杨彪显然并不怎么热衷权势,因为他早已看到了其中暗藏着的风险。
“子师,你之要求,我已尽知,请回吧。”
“文先,大将军咄咄进逼,骠骑将军与太皇太后相继横死,下一个又会是谁?十常侍可以死,他们也该死,但朝局不能失衡,否则汉室江山恐毁于吾等之手。”
王允的执拗脾气,一向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
杨彪闻言只得叹气:“子师言重了,大将军未必会跋扈至此,我们暂且观望便是。”
“所以,你是拒绝了?”
“我需要时间考虑……”
说是考虑,实际上杨彪已打定主意袖手旁观,并不打算因为王允几句话,就冒着巨大的风险而与梁铮合作。
万一大将军取得胜利,那对弘农杨氏而言,就算不是一场灭族大祸,也绝对伤筋动骨。
王允苦劝无果,只得起身告辞。
待王允离开,杨彪身后的帷幕中,走出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郎。
只见此人眸似点星,神采飞扬,正是日后聪明过了头,结果被曹操砍掉脑袋的名士杨修。
不过此时的杨修,年仅十四,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郎。
杨修天资聪颖,智商高绝,虽然年纪尚幼,却已经被杨彪待在身边悉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