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启因为取酒壶的动作,上身微起,倾向桌案的所在,而“席启”坐在桌案前,右手牢牢抓着荀启的手腕,看旁人看来确实有几分奇怪。
在董卓提出疑问后,“席启”极其自然地放下手,顺势将荀启引回原位:“让太师见笑。方才我二人皆想揽过斟酒的活,动作大了一些,扰了太师的雅兴。”
董卓并没有真的被打扰雅兴,他随口道了无妨,兴致勃勃地为他们二人“排忧解难”:
“斟酒这种小事,也由得你二人亲自动手?”
他把右手边那位身着薄纱的优伶随手一推,命她去为荀启二人斟酒。
那伶人不敢反抗,埋着头,趋步赶至二人身旁。等见过礼,素手取过酒壶,发现壶中已空,她又慌忙去取边上的酒勺,装了一小盅到一边温酒。
自进屋以来,荀启的眉宇便一直隐隐皱着。他未表现出异样,只平视着前方,藏在袖中的手指不耐地抓着衣袂,寻思着董卓叫他前来的用意。
优伶已热好一小盅酒,为二人斟满。她本要无声退下,却听董卓不悦地冷声道:
“怎如此木讷?席小将初赴酒宴,需得畅饮三杯。你既已斟好酒,何不亲自奉给席小将?”
又转头对荀启道,“席小将尚未及冠,许是不知晓美人奉酒的绝妙滋味。此女口若含饴,你若饮了她所奉上的酒,定觉欢喜。”
荀启起初浑然未觉,没在第一时间听出董卓话中隐含的另一层含义。
旁边的“席启”已怫然变色,抬手拦住捧着酒上前的优伶,一双黑眸清亮而沉邃地看向董卓:“太师这是何意?”
董卓道:“本太师不过是略尽地主之谊,让席小将品尝美酒,志才何至于此?”
“席启”与董卓难以分辨的目光对视了片刻,忽而无奈一笑:
“太师既已猜到,何必以此试探?”
荀启因为“席启”的反应,回头重新琢磨董卓的那句话,等想明白“口若含饴”的真正意味,他脸色一黑,对董卓的反感更甚。
至于“席启”刚才说的那一句话,荀启猜测“席启”这是准备向董卓摊牌。不管隐瞒多少,如实说明多少,“席启”都会暴露他们两人互相认识的事实。
心中的疑惑不减反增,荀启难得地生出几分焦躁之感,却只能耐心等待“席启”剩下来的话。
他并不知道原主与“席启”的关系,对“席启”的了解不够,见招拆招是最好的办法。
果不其然,在听了“席启”的这句话后,董卓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有些不悦地道:“既然你二人早就认识,为何在查傅籍时双双否认?”
“席启”不慌不忙地起身,行了一礼,将事情的原委缓缓道来。
在他的叙述中,他与荀启是一对兄弟,姓席,颍川沈丘人,因为战乱,家中突逢变故而流亡在外。
他二人在离乡前到县衙开具身份传书,负责名籍的官员不慎将二人名字写反,把席斐写成了席启,席启写成了席斐。发现写错后,县官还未来得及作废修改,沈丘突然遭到黄巾军的进犯,全员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