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李安靠着抄袭横渠四句,被官家封了文散官,在汴京扬名,没想到有天苏轼竟然主动找上门来,找他探讨学问。
“子由!”
海棠想了想,说道:“奴婢记得他好像说让公子回来,可以去老地方找他。”
“师娘不说我也会来,好久没吃师娘做的菜,我可想的紧呢。”李安笑道。
苏家老家在蜀地的眉山,虽说算不上当地大族,却也算小有家资。
李安一怔,算算苏轼离开汴京已经三年了,确实该回来了。
“呀~”
因为习惯了石家祖传长枪的重量,总觉得有些不太顺手。
张氏虽然在埋怨,但是脸上的笑容怎么都止不住。
“既然你有事,那我就不留你了,等有空记得来家里吃饭。”张氏说道。
不像潘山…
“行,我知道了。你早点回去歇着吧。”李安说道。
“子谦什么时候回的汴京?”张氏惊喜道。
上次父子三人前来汴京赶考,租了一个小院,苏轼金榜题名,位列一甲,在汴京声名鹊起,得到不少人的看中,当时有很大可能留在翰林,苏洵便把那宅子给买下来了。
结果人比以前更忙了,天不黑基本回不来。
“回师娘,我是昨天下午到的汴京。。”李安回道。
张氏平常一人在家,也颇为无聊,难得有李安陪她说话,心里十分开心。
张氏招呼李安坐下,吩咐下人上茶。
刀剑这些在古代也是管制刀具,根本不能随意买卖,更别说长枪了。
“快进来,怎么又带这么多东西?”张氏一边招呼李安进前厅,一边埋怨道。
东西确实不贵,但是这份心意却十分难得。
“是。”海棠行了一礼,抱着李安换下来的衣服,退了出去。
李安陪张氏聊了一个多时辰,便提出了告辞。